December 22, 2010
推廣社區健康意識 鼓勵南亞裔助人自助
「推動健康不能單靠個人力量,社區支援也很重要。南亞裔人士作為社區的一份子,當然也要出力。」西醫古龍沙美娜指出,公益金資助的香港南亞裔健康支援計劃背後的理念,正是鼓勵南亞裔助人自助,推動社區健康。
香港這個國際都會聚居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,當中南亞裔人士便佔了香港人口約5%。由於部分南亞裔人士不諳中、英文,所以政府的健康教育宣傳往往未能完全接觸這群少數族裔,形成健康知識差距。加上基於文化差異,南亞裔人士對健康議題相對缺乏重視。有見及此,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於2007年開始透過公益金的資助,推行「一個也不能少」香港南亞裔健康支援計劃,向他們提供母嬰健康教育及舉辦健康活動,並透過南亞裔義工舉辦健康教育講座,向他們灌輸保健知識,宣揚家庭健康信息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。
「我們走遍屯門、觀塘等南亞裔人士聚居的社區推廣,從婦女、學童到近日越見踴躍的男士,都是我們的服務對象。」計劃負責人,西醫古龍沙美娜表示,現時居於香港的南亞裔人士,不少仍保持直接用手進食的習俗,飲食習慣潛伏健康危機。加上主要食物較油膩、味濃,患上心臟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機會也偏高。「例如政府雖然經常宣傳洗手方法,南亞裔人士卻仍是一知半解。」
家庭健康 從婦女做起
計劃最初是以南亞裔家庭主婦為目標,透過教育她們,將健康知識推廣給其家人。預防勝於治療,中心會把資訊翻譯成多種語言、安排婦女擔任義工,亦會定期為她們進行健康檢查,包括量血壓、血糖、膽固醇及脂肪等。社工又鼓勵婦女進行子宮頸癌的檢驗,讓她們充分掌握身體狀況,提升健康意識。
健康改善 受惠者投身義工
來自巴基斯坦的Azia Sultana原是會計師,成為計劃受惠者後,更擔起義工的責任。四年前她和丈夫帶同三名子女移居香港。參加計劃後,她明白到更多疾病成因,同時透過身體檢查發現自己的膽固醇及脂肪值均超標,激發她著手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。她現時每天都定時出外散步或慢跑,強身健體。
現在Azia健康情況改善不少,她也把學到的健康新知推廣給同胞婦女,助人自助。「我比較幸運,曾受高等教育,也懂得說英語。我希望利用專長,協助有溝通障礙的婦女,改善生活狀況,提昇健康水平。」Azia留意到,南亞裔婦女在看病時無法向醫生清楚表達自己的情況,所以很少問診。經計劃的社工指導,婦女學會如何醫生溝通,不再諱疾忌醫。Azia跟隨社工進行家訪,提醒婦女注意兒童家居安全,在家中加裝窗花及避免獨留子女在家。
古龍沙美娜表示,透過公益金的資助,他們開始為男士舉辦活動,並應學校邀請為校內的南亞裔學童舉行講座。目前計劃已得到本地多個南亞裔組織的廣泛接受,願意借出場地協助活動推行。
中心為南亞裔婦女提供基本健康檢查服務。
計劃鼓勵婦女勤於運動,宣揚家庭健康信息和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