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次不尋常的感冒,讓濫藥青年阿Kan決心戒毒。「明明未有吸食K仔卻有吸食後的感覺,我很擔心自己就此死去,自己還有很多事未做……」現年22歲的阿Kan已戒除毒癮:「年青人一定會有好奇心,但不要嘗試毒品,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事。即使第一次沒事,下次也可能就要面對死亡。」
阿Kan小時候性格反叛,升上中一時離家出走,接觸到有黑社會背景的朋友。這些朋友慫恿他吸食俗稱K仔的氯胺酮,「第一次吸食後只感到很睏倦。」幾年後阿Kan遇上昔日的朋友,再次接觸毒品,自此斷斷續續濫藥達七年之久。
「到disco玩要跟朋友應酬,從沒想過吸食K仔會死,或傷害身體,所以不把它當作一回事。」吸食K仔慢慢成了阿Kan的習慣,每次到disco玩都主動買貨。「如果沒吸,便會覺得渾身不對勁。」每星期起碼吸二至三次,有時還會把毒品帶回家吸食。「吸食後會覺得視野模糊,好像走進了另一個空間。」
「迴響團隊」喚醒青年
阿Kan 像許多濫藥青年一樣,認為自己只是間歇性吸毒,並沒有上癮。直至遇上救世軍的「迴響團隊」,阿Kan心裡才響了警號。「父母說的話我總嫌囉唆,但別人爸爸媽媽簡單一句,卻令我突然領悟。」迴響團隊由一群受過培訓的社區人士,包括家長及聘用青年人的僱主組成,部份也同樣面對著子女濫藥和離家出走等問題。社工預先攝錄青少年的獨白給迴響團隊看,再讓迴響團隊成員向青少年作出「回應」,彼此的交流一直循環下去。社工又不斷更新吸毒的新聞給阿Kan看,讓他知道吸毒能夠引致死亡、癱瘓等後果。「自此之後每次索K都會擔心。」
有次生病,阿Kan明明沒吸食K仔卻有吸食後的暈眩感覺。雖然醫生表示只是普通感冒,揮之不去的異樣感覺,讓阿Kan下定決心遠離毒品。「這次可能只是感冒,但下次不一定這麼幸運。自己仍有很多事情未做,像買車買樓,以至賺錢請父母飲茶的小心願也未完成,所以不想再浪費生命。」自此阿Kan改變自己,報讀毅進計劃且成功畢業,更當上了義工到不同學校演講,讓青少年認識毒品的禍害。阿Kan說:「現在明白要實現理想首先一定要有健康的身體。」
後父包容 重拾信心
除了社工的協助,阿Kan也感激後父一直以來對他的關心。「當初父母知道我吸毒時,母親特別生氣,對我不瞅不睬;但後父卻仍願意聽我傾訴,為我保留一個溝通渠道。」後父經常和阿Kan分享人生道理,誘導阿Kan慢慢返回正途。
近年政府十分著重解決青少年吸毒問題,不單加強禁毒宣傳,更推出中學生自願驗毒計劃,但預防青少年吸毒的社區工作依然艱巨。公益金會員機構─救世軍社工胡穎怡表示:「現時青少年吸毒越來越普遍,單憑外表很難分辨青少年曾否吸毒,加上不少青少年會選擇回家吸毒,讓外展社工難以接觸他們,工作便更加困難。」
救世軍利用公益金的資助,推出最新計劃「生命交織 - 社群動力Teen使」將以Hip Hop 舞蹈、戲劇等較廣為 青少年喜愛的方式介入,並透過招募熱心的社區人士組成迴響團隊,與僱主攜手為青少年提供就業機會,為年青人編織預防濫藥的安全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