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年僅十九歲的鄉村少女到城市工作後,帶了個嬰兒回鄉。村民都認為孩子是少女的私生子,她卻堅稱是拾回來的孤兒。真相到底是什麼?」故事是青年立法會課程中的教材,學員們跟著電視節目主持逐步抽絲剝繭,理解到凡事不能只看表面。
不少「八十後」青年都很熱衷對公共事務相關的議題發表己見。為培養青年一輩獨立思考,參與議政的能力和見解,公益金會員機構 — 香港青年協會開辦「青年立法會 — 議政訓練證書課程」,至今已舉行十二屆。就讀中六的施丰凱及中四學生葉永文都是第十二屆課程的學員。施丰凱報讀課程是為了更瞭解立法會的運作及培訓思維能力,而兩年前從內地來港的葉永文則是被通識科老師推薦參加,研習香港民主政制,再回校與同學分享經驗。
立法會內進行模擬辯論
課程中,導師利用電影、電視節目等各種教材,讓學員從多方面剖析問題。葉永文表示從中學懂辨識事實真相,不武斷盲從,更學會有勇氣推翻之前的判斷。學員到訪觀塘裕民坊,研究市區重建計劃的利弊,並邀請立法會議員作嘉賓參與討論。模擬辯論增強學員資料搜集及公開演講等技巧;角色扮演則讓學員代入官員 及公眾的角色,從多方面思考和回應各種議題。最後一課安排在立法會進行模擬辯論,更邀得現任立法會議員擔任嘉賓主席, 培養學員成為具廣闊視野的議
政公民。
課程完結後, 施丰凱和學員自發成立與「青年立法會」同名的組織, 繼續就不同公共議題進行理性討論,並準備向政府或傳媒反映和發表意見。施丰凱認為課程令他在公開演講方面進步不少,「連思考模式也改變了,不再只聽單方面聲音,學懂多方面探討課題,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。」葉永文則表示:「課程讓我更了解香港的政治及議會文化,增強自信心。」
實地考察豐富親身經歷
十二屆課程培育逾七百位青年接受系統化議政訓練。透過走訪立法會議員及社會領袖,課程鼓勵學員以多角度思考、理性探究及建設性討論為原則,提升社會政策分析、評估、議政能力。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王茂松表示:「自從新高中學制通識科在單元中加入『今日香港』後,不少學校都推薦學生參加課程。公益金的資助讓我們籌備更多活動給學員,透過實地考察和議題研討,豐富學員人生經歷。」